禅茶文化:东方智慧的瑰宝-盛世唐茶

发表时间: 2021-06-23 12:34

达摩祖师虽然是禅宗祖师,但他的时代,并未大弘禅宗,不过佛教依然很兴盛,禅宗真正开花结果的时期却是在唐朝。达摩祖师把禅宗下传慧可、僧璨、道信,至五祖弘忍下分为南宗惠能,北宗神秀,时称“南能北秀”法门。

湖北黄梅五祖寺

被尊为禅宗六祖的曹溪惠能大师,对中国佛教以及禅宗的弘化具有深刻和坚实的意义。以至于后世谈到禅宗,必定绕不过曹溪禅。惠能大师能得到五祖弘忍的衣钵,也是佛教史上一件极具传奇色彩的故事。

惠能俗姓卢,传说初生时有“二异僧”来取名“惠能”,是从小就叫惠能;按照佛门惯例,“惠能”是出家时的法名。《曹溪大师别传》记载他三岁父母就都去世了。幼年惠能靠卖柴维持自己的生计。

据《坛经》系所说,惠能某天听人诵《金刚经》而有所领悟。被告知黄梅凭墓山弘忍大师讲《金刚经》,于是决定去参礼。惠能从小就有佛性,对《金刚经》所教授的佛教义理更是如痴如醉。

弘忍门下是自耕自食的,惠能被派去碓房,踏碓八个多月。除了劳作,也随众听法。

弘忍有传衣钵的想法,因此想了个办法要大家作偈,想察看各人见地,以便相授衣钵。神秀是弘忍门下的上首,他做了一偈写在廊下壁上:身是菩提树,心为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弘忍看了此偈之后,心领神会,但仍然低下了头作摇头状,看来坐下大弟子仍然没有最终领会弘忍所传授的佛心宗(禅宗别名佛心宗)的境界。惠能路过走廊,无意间看到此偈之后,也随手附了一偈: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菩提偈

这就是著名的“菩提偈”。此偈一出,立马引起了弘忍的侧目,弘忍随即将此偈从廊下接下,并连夜找惠能谈话,私下将衣钵相授惠能,并安排随从连夜将惠能送出寺院,嘱咐:带此衣钵一直往前走,千万不能回头,禅宗的要义靠你去广播天下。

由于事关禅宗的衣钵,惠能按照弘忍的嘱咐一路狂奔往南走,最终躲过了神秀等的追赶。并隐居山林5年之久,躲过了世间对六祖衣钵的追踪。如此,禅宗便传到了六组惠能的手里。至惠能大师,随后一花开五叶。禅宗在中国大地上绚烂开放。

六祖惠能逃亡图

此处有点赘言,但是禅宗在中国大地上的广传,创造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茶的盛世-唐茶。

随后,中国历史上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茶类巨著《茶经》由此诞生。同样,《茶经》的作者陆羽也是湖北天门禅寺龙盖寺的佛家弟子。陆羽本是弃婴,被龙盖寺住持智积禅师在当地西湖之滨拾得。积公以《易》占得《渐》卦“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于是取名“陆羽”,以“鸿渐”为字。


龙盖寺,现称西塔寺

陆羽虽在寺院长大,但心思却不在参禅悟佛,他反而对寺院里每天都要接触的茶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在这样的心性之下,陆羽不顾恩师的再三挽留,依旧带着对世间茶学的憧憬离开了寺院,开始了他慢慢一生的茶人之路。



陆羽画像,据说陆羽其貌不扬

陆羽一生嗜茶,精于茶道,唐朝上元初年(760年),陆羽隐居苕溪(今浙江湖州),撰《茶经》三卷,对茶的性状、品质、产地、种植、采制、烹饮、器具等皆有论述。成为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

《茶经》一问世,即风行天下,为时人学习和珍藏。

在《茶经》中,陆羽除全面叙述茶区分布、茶叶的生长、种植、采摘、制造、品鉴外,有许多名茶首先为他所发现。如浙江长城(今长兴县)的顾渚紫笋茶,经陆羽评为上品,后列为贡茶;义兴郡(今江苏宜兴)的阳羡茶,则是陆羽直接推举入贡的。

《茶经》的面世,对整个中国社会的影响是巨大的,以至于后世对中国茶的评价定位为“中国贡献给世界的第五大发明”。没有禅宗的滋养,《茶经》可能没有那么快和我们见面,对于整个唐朝经济文化社会的反哺也是显而易见的。在茶文化所倡导的东方文明的影响下,盛世唐朝揭开了神秘的面纱来到了我们身边。佛教尤其是禅宗与此同时也得到了李唐王朝统治阶级的推崇,以至于整个王朝“嗜佛成性”,最终在一片虚无缥缈之间也断送了整个王朝最后的元气。随着唐“会昌法难”的当头一棒,佛教也进入了沉寂阶段。

图文并茂的陆羽《茶经》



唐朝饮茶图


唐朝饮茶图


唐朝饮茶图

然而,因佛而兴的茶文化已经在整个中国社会兴盛。可见禅宗对中国茶文化的影响和普及是深远的。

禅宗,在大唐六组惠能得到普及和极大的发展,在佛寺里孕育出的茶文化促成了陆羽《茶经》的诞生,为盛世唐茶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和精神基础。唐朝因此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茶叶的盛世王朝。

禅茶一味,发展到唐朝已经深入人心。

接下去,我们将给大家展开一段中国历史名茶和禅宗的深厚渊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