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的传说:揭秘栖霞村名的由来与牛郎织女的关联

发表时间: 2017-04-29 19:01

岁月沧桑谒石剑

--石剑铺村名的来历

上个世纪50年代,我在栖霞县桃村任教时,听了有关“牛郎织女”的一段故事,说:“古时候,牟平观水地面有一座石太神庙,里面供奉的一口石剑,原本是王母娘娘赏给织女的护身剑,后来她因迷恋男耕女织的尘间生活被缉拿归天时,留给了牛郎,牛郎借它的灵气也上了天。留在尘间的剑身,便变成一把石剑,被乡亲们供奉在石太神庙里。牛郎上天后,常常思乡,对与他同时上天的老黄牛说:‘栖霞地面重峦叠嶂,祥云缭绕,若有石剑相接,寂寞时我可以踏着彩云回去看看’,老黄牛心领神会,托梦给同类,一夜之间,把石剑搬到栖霞来了,所以栖霞便有了石剑铺这个村庄。”

图片来源于网络,与本文无关)

石剑铺在桃村西北方向,相距只有2公里,不足200户。村东南面若半公里处,有一座规模虽不宏伟但十分考究、精美的庙宇。所供奉之石剑,尖端向上,剑柄埋于土中。地面以上高若1、5米,下宽0、58米,上宽0、48米,下厚0、28米,上后0、20米。

(图片来源于网络,与本文无关)

谈起石剑的来历,村名几乎人人能言其祥:

传说清代雍正年间,刘姓首先迁来建村,但起初本无村名。有一年大年三十晚上,家家依俗敞着街门恭迎列祖列宗及天地诸神回来歆享牲礼和香火,为防凶神恶煞混入,照例在门槛的位置横放一条桃木棍。可奇怪的是,这晚上合村的驴、骡、马、牛等家畜神秘地不见了,静静地度过一个除夕之夜,直到鸡叫头遍,人们要起来拜年时,家家的牲畜同时大汗淋漓地回来了。人们好生奇怪,传说牲畜魂通天界,难道是替哪路神仙去打差累成这个样子?一时无人能解开这个谜。

当人们挨门逐户拜过年之后,要出村拜同宗的祠堂时,惊奇地发现村东南坡突兀竖起一根石条,顶端尖削如剑,石质似花岗岩,又不是,这种石质别说本地挖掘三尺找不到,就是方圆十几里内也找不到啊!“这是神石,天石!”好像天籁之音,传遍全村,于是族内长老们附会说:“这是全村牲畜受神命请回的神剑,是镇村之宝啊!”于是全村在场的男女老少一齐跪倒在石剑前,顶礼膜拜。并从即时起,每当大年初一拜完年之后,村民便不约而同地前来祭典石剑,尊称它为石剑老爷。向它祈祷一年的福祉、平安。天旱了向它求雨,生病了前来许愿。于是,石剑老爷终年披红挂彩,香火不断。石剑铺这个村名也不知不觉地叫出去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与本文无关)

村民刘宝喜在青岛做买卖,许下“若发财就修庙”的愿,后来真的应了愿,所以才有了今天这座壮观的庙。

一晃半个世纪过去了,世事沧桑,天翻地覆,原庙已在文化大革命中被红卫兵扫了“四旧”,剑身也受到毁损,但并未动摇中老年对石剑的敬仰之情。

在80年代后的招商引资大潮中,桃村的开发范围不断向周边村庄辐射,石剑老爷所在的石剑铺南泊,也被圈进厂房的大院内,村民们为不影响祭奠,便把石剑迁至院外,砌起简易小庙,以示敬重和保护。并立碑记载了石剑的历史和搬迁经历,其碑文如下:

石剑故址铭誌

石剑系天地精化而成,镇灾消祸、造福人间。石剑铺村以其取名,村兴民富。

1928年村民刘宝喜于此建庙以铭之。1966年因故而毁,并致剑身断裂。

此次由北楚留村曲德礼、石剑铺村王明礼倡导并出资、该村村民出工并捐款资助,于2000年8月5日重鋳剑身(把断裂处弥接——笔者),建此宇以铭誌。

泰丰祥果品公司

尹德玉

2000年9月1日

(图片来源于网络,与本文无关)

谁知好景不长,新址又被征用,好心人便再次搬迁至开发不到的安全之所。重新竖起的石剑,虽然没有了庙宇的庇护 ,任凭日晒雨淋,但仍然神威不减,香火不断。

如今的石剑铺,已近300户人家,尽管时代变化了,过去的许多风俗,已被人们淡忘,但对石剑老爷的尊崇之心并没有太大改变,逢年过节时仍有不少人坚持祭祀,在经济大潮中想发财致富的人还不时来许愿还愿,披挂彩绸丝带,有关石剑老爷的美丽传说,仍在一代一代口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