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敬道:黄河奇石收藏家的自然情怀

发表时间: 2024-03-01 07:48

陶敬道介绍藏石

陶敬道收藏的奇石

陶敬道,1940年生,甘肃榆中人。1964年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外语系英语专业,同年参加工作。先后从事中学、大学教学及教育行政管理。1991年开始拣石、藏石,热衷赏石活动,至今仍矢志不渝,玩石不辍。曾任甘肃省黄河奇石文化委员会副主任、兰州黄河奇石协会副会长,现为甘肃省观赏石协会、兰州黄河奇石协会顾问,2015年被甘肃省观赏石协会授予“赏石文化突出贡献奖”。先后出版了个人黄河石专著《陶然清韵——神奇的兰州黄河石》(2010年),《陶然雅韵——多彩的兰州黄河石》(2017年),《陶然石语——赏石文化与审美》(2019年)。

山得石而雄,水得石而清,屋得石而雅,人得石而乐。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观赏石越来越成为人们美化生活、陶冶情操的重要选择之一。走进陶敬道老先生的家,才真真切切感受到亲近自然、崇尚艺术的绝美意境。一眼望去,书桌背后满目峰峦叠嶂,碧水如镜、青山浮水、倒影翩翩,一方方黄河奇石鲜灵而生动,就好似家人一般与老先生的生活完美契合。

今年为甲辰龙年,也是陶敬道老先生的本命年,因此在他收藏的诸多精美黄河石中,以“龙”为主题的藏石便显得愈发珍贵且意义非凡。采访中,老先生娓娓道来,分享了自己数十年寻石、赏石、藏石经历中,收获的万千感慨与无尽回味。

1990年,陶敬道到兰州一所高校任职。学校的位置正好紧挨黄河的北面滩,出门便是永不停歇的滚滚黄河水。闲暇无事时,他总爱在河边走动,黄河滩涂满眼都是石头。当时的他,还并不在乎这些大大小小、密密麻麻堆挤在一起的河卵石,彼时的他望着这些挟裹着泥沙沉积在那里的石头,感到毫无生气。

一年后梨花盛开的一天,陶敬道应邀前往一位中学同学家。这位同学住在甘肃省中医学院的两间平房里,用砖头砌了一道围墙,成了一个小独院。独院里自建了两间小屋,堆放着他捡来的石头。

“天呐,这就是黄河里的石头!”陶敬道一眼望去,石头中有画面的,也有象形的,刹那间便被惊呆了。同学指着石架上的一块象形石问他:“你看像什么?”陶敬道只看了一眼便脱口而出:“小猪娃!”同学的妻子在一旁笑着说:“没错,上次还有人来家说架子上怎么有一只小猪娃?”

这是陶敬道第一次知道了黄河岸边那些挟裹着泥沙的花石头原来叫黄河石,也叫黄河奇石。从这一天起,他与黄河石结下了不解之缘,这一爱就是整整30多年。

不几天,学校正巧要修建一座小型水塔,从地下挖出的沙石就堆放在陶敬道住房前的空地上。偶然间,他在沙石堆上竟然拣到了一块带有猿猴头像的片状画面石,大约半个手掌大,猴脸上还带有淡淡的粉红色。兴奋之余,陶敬道就把它捧在手上让人们观看,大家都说很像,这令他激动不已,也更加坚定了与石相伴的人生路。

加重的永久牌自行车,结实、厚重。车头安了一个篮子,用铁丝网了又网,篮子里装着几个装满水的饮料瓶,瓶盖上还扎着一些小孔。篮子里还有一个手提包,装着茶杯、干粮和一些药片。车把上挂着一根手指粗大约60公分长的铁钩,后座上备有专门装石头的编织袋。

骑车的人便是陶敬道。他戴着一顶麦秆编织的草帽,穿着一身旧衣裤,脚踩着一双军用球鞋,口袋里还塞着一件塑料雨披。每看到心仪的石头,他便会想尽办法从泥沙中抠出来捧在手中端详有难对付的,还得用铁钩生拉硬拽一番。之后,他拿起装水的饮料瓶轻轻一捏,几缕水线瞬间从小孔里流出来冲掉了石头上的泥沙,岁月的纹路便一目了然。

几十年来,陶敬道用掉了几百条编织袋,找不到编织袋的时候,还会用三角钱买一条装面的袋子。穿破了好多双皮鞋、球鞋,而且鞋子也老是湿淋淋的。陶老说,那些年月里,凡是捡石头的人大都是这样,编织袋成了离不开的伙伴,鞋子成了最大的消耗品。

“说真的,那些年虽然日子简单却让我十分享受,留下了很多与石相关的美好回忆。”陶敬道告诉记者:“出门前不是馒头就茶水就是一碗牛肉面,还舍不得加份鸡蛋或牛肉。中午不回家,吃的与早上差不多,有时多犒劳一根黄瓜或两个西红柿。那时候的拣石人,大都是这样。”

就这样年复一年,陶敬道几乎每天都去黄河边、沙石滩、田间地头、采石场,还与许多筛沙人结下了友谊。东至滩尖子、宋家滩、雁儿湾、青白石,甚至到榆中的东坪、西坪;西至马滩、北滩;北至水挂庄、沙井驿。甚至西固区、靖远县、景泰县,这些地方都留下了他执着寻觅的脚印。

早年,兰州有一处热闹的“石头摊子”,总有“以石会友”的好机缘,就是位于城关区张掖路的隍庙。一到节假日,石友们都到隍庙去,背上石头去交易,有卖有买,秩序井然。

“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到本世纪初的十多年里,那里黄河石的交流最为红火,吸引着全国各地的好石者,也引来了各国各地的一些石种。”陶敬道一边回忆一边说:“我在这里不仅结缘了水纹石、雪花石等不少令我爱不释手的奇石,也享受到了诸多以石会友的情趣,这些难以忘怀的情结,实际上都是我人生旅途中的一种修行。”

几十年来,陶敬道的藏石已十分可观,其中不乏许多精品,也吸引了不少省内外的石友到家中求购,都被老先生一一谢绝。

“守着石头,就守住了我玩石的一片天地,守住了我的心。”陶敬道由衷地表示,“我不会轻易让它们与我断了缘,这是我的精神寄托,也是我的念想。”

正如他自己所说,步入石界的数十年里,他精心收藏黄河石,积极参与、热心支持各类赏石文化交流活动,用心编撰出版了《陶然清韵》等,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以赏石陶情的方式播种着文明,报答心中崇敬的母亲河。

近年来,陶敬道先后向西北师大、兰州文理学院、定西一中等单位捐赠了倾注着自己多年心血的图片集《陶然清韵》《陶然雅韵》等作品,表达了让更多人了解、喜爱黄河石文化的殷切希望。

他感慨地说:“希望我们的中学生、大学生都能如黄河石一般敦敦厚厚做人做事,认认真真、求真务实,勇做中流砥柱。”

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龙年说龙事,赏龙石,恰逢其时。多年来,陶敬道收藏的“龙石”大约有十多方,“飞龙在天”、“飞龙在水”、“飞龙在田”……,每一方石的命名都独具意境。

“在野、在田、在水都是积蓄力量。”陶敬道手指着身后的一方黄河石激动地说:“这方‘飞龙在天’,充满腾飞的力量。希望我们这座城市也会积蓄足够的力量快速发展,一飞冲天。”

“飞龙在天”这方奇石,墨画石质地的石面上,周围云朵朦胧,一只龙扬首飞腾于石面正中,呈飞龙腾冲之势,龙角、龙眼、龙身清晰可见。后半身隐于祥云之中,但其身翻体动、尾摆力摇却恍如就在眼前,栩栩如生,实属罕见。

“奇石本就来自大自然,是河流山川的杰作。”采访最后,陶敬道语重心长地告诉记者:“我们与奇石亲近,就是与自然亲近,就是走进大自然的怀抱之中。我们把奇石收藏在家,就是把大千世界收藏于心,视大自然为永远的家。我与亲人同聚一堂,同赏奇石,就是把人生境界与审美境界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在体悟中享受生活。今日玩石,快乐一生。”

□李 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