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簧竹刻:尊享定制,体验宫廷韵味

发表时间: 2021-03-19 16:24


传承人简介


王乐修,雄安新区雄县人,1965年出生,号雅斋主人,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京簧竹刻”代表性传承人。现为河北省民间工艺美术大师,高级技师,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河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河北省工艺美术协会会员,雄县收藏家协会会员,雄安新区雄县京簧竹木雕刻艺术馆馆长。


京簧竹刻摆件定制



技艺:京簧雕刻

定制图案:动植物、图腾、文字等,定制内容皆可与匠人老师沟通

定制时长:3天-3个月不等

推荐款:竹刻摆件

价格:890元材质:竹簧、文竹

尺寸:直径18cm左右

图案:所需定制图案/文字内容可联系匠人老师进行制作

推荐款制作时长:7天可定制内容丰富多多,包含文房用品、生活用品(收纳盒等)、摆件等多种产品皆可定制,更多所需的定制内容可以沟通匠人老师哦!


京簧竹刻技艺


学术界、考古界一直认为,早在笔墨纸砚发明之前,我们的祖先就已学会在竹子上刻字记事,这便是最原始的竹刻。而京簧竹木雕刻制作艺术是清代宫廷技艺,历史悠久。器物古朴文雅,是过去清代宫廷贡品,也是文人雅士所青睐的高档艺术品。

京簧竹刻来源于清代宫廷竹簧工艺,兴盛于乾隆时期。京簧竹刻是一种古老的汉族竹雕技艺,因雕刻在毛竹内壁上的簧面上而得名。由于它色泽沉稳,古朴光润,古代文人形容它犹如象牙一般,所以又被称作竹象牙。

雕刻京簧,通常选用生长年龄在四至五年的毛竹或楠竹,这时的竹子其硬度上最为适合竹簧的加工。



京簧竹刻技艺是将绘画、书法、雕刻融为一体的传统工艺。它打破了竹子原材料的局限性,使作品可方、可圆、可扁,题材广泛、造型古雅,从而造就了清代宫廷工艺的独特魅力。

京簧竹刻技艺历经百年沧桑传承至今,既保留了传统宫廷工艺的原有风貌,又展示了丰富多彩的民族工艺的技巧,是研究传统竹簧工艺的宝贵资源,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


人无志不立 事无恒不成


东坡先生有“人无志不立,事无恒不成”之名言。

志向是一个人成功的前提。记得小时候,入学堂的第一课就是“你长大后要做什么?”想必很多人都被这样问过,家人、老师、长辈,不管是谁人所问,我们当时的回答一定很坚定。

也许,当时尚且年幼的我们只是单纯的以为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想到了就一定会成功。直到我们长大,才发现志向不是儿时的信口胡说,而是从心、从一而终、不达目标誓不罢休的诺言,是风雨兼程,无所畏惧的誓言。



伟大领袖毛泽东当年离开韶山冲之时,留给父母一首诗:“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也许,这是伟人和父亲怄气时的心声,但是,其中那股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倔强还是让人心生敬佩。多年后,看到国家动荡,黎民遭难的毛泽东的志向,是心的呼唤,是拯黎民于水火,挽狂澜于既倒,他的一生,都在为此努力,最终迎来了新中国。

纵观历史,任何一个伟人的成功一定和志向有关,而且是持之以恒的为目标努力。

选择很容易,坚持是最难的。立而行,则必达。


王乐修的竹刻之路


清代晚期,八国联军入侵北京,迫使宫廷艺人迁出北京,四处漂流。其中一位雕刻艺人落魄到雄县张岗村,王乐修的祖上便收留了这位艺人,这位雕刻艺人为了报答王家的恩情,于是将自己的雕刻手艺传授给了王家。从此以后,王家人世代传承京簧竹刻工艺,以此养家糊口。

王乐修自幼跟随父辈刻苦学习“宫廷竹木雕刻”制作技艺,至今30余年。在创作中,王乐修开拓思路、勇于创新,将传统宫廷技艺与文创相融合,创作的作品造型优美文雅,工艺精湛。



“京簧工艺打破了竹子材料的局限性,可方、可圆、可扁,把绘画、书法、雕刻融为一体。在雕刻技法中就有线雕、浅浮雕、镂空雕、陷底雕、镶嵌、叠层雕刻等多种形式。其中,浅浮雕与双色叠层雕刻是传统的宫廷雕刻技法,能够使作品层次分明,立体感更强。”王乐修说道。

他创作的京簧作品造型优美、刀工精细、色泽古雅,充满抒情的诗意和祥瑞的色彩,给人沉稳、文雅的视觉美感,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立志坚守 用心传承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王乐修说:我始终在进行“京簧竹刻”资料的挖掘和整理,把以前口口相传的制作技艺、工具、精品、相关的故事等,撰写编辑成相关书籍以及宣传片,为建立“京簧竹刻”数字化档案打基础。我正在筹建一个集展览、交流、生产、培训等为一体的京簧竹木雕刻传统艺术发展中心。在“京簧竹刻”中融合雄安元素,在文创产品中融入“京簧竹刻”特色,加大宣传与营销力度,让世人了解喜爱这一中华瑰宝,使之走出国门进入国际市场。“京簧竹刻”不仅是雄安的品牌符号,也是中华瑰宝,必将成为世界文化中的一朵盛开的奇葩。



正如王乐修所期盼的那样,“京簧竹刻”所代表的不单单只是一种工艺,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和民族未来有着密切的联系。

他将全部的心血付之于“京簧竹刻”,三十年如一日,孜孜不倦,终使京簧竹刻发扬光大!